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1:30 点击次数:174 |
#头条创作挑战赛#炒股杠杆最高几倍
七月,司马昭携曹髦与郭太后一起东征,征发青、徐、荆、豫四州兵马,并从关中分部分军队,共同会师淮北
(秋七月,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,征兵青、徐、荆、豫,分取关中游军,皆会淮北)
豫州刺史身份,行镇东将军,都督扬豫二州军事的王基再次扮演急先锋,司马昭认为淮南军精良,让王基等待主力汇合,但王基仍坚持迅速出兵寿春(
诸葛诞反,基以本官行镇东将军,都督扬、豫诸军事。时大军在项,以贼兵精,诏基敛军坚垒。基累启求进讨。
)
王基大军刚开到寿春城下,尚未合围(
是时镇南将军王基始至,督诸军围寿春,未合
)吴国的三万援军也到了,
担任扬州刺史多年的文钦十分熟悉寿春地形,他建议趁魏军还未形成包围圈,从八公山方向突破,进入寿春城与诸葛诞合军(
咨、钦等从城东北,因山乘险,得将其众突入城
展开剩余91%)
按照常规战法,文钦应该在城外扎营,与城内的诸葛诞互为犄角,在魏军攻城时,吴军可以侧翼出击进行牵制。
文钦大概是想起两年前自己和毌丘俭分散作战导致失败的往事,所以决定入城。
叛将齐聚寿春,这正是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良机!司马昭迅速做出了反应:
1、将二十六万大军全部交由王基指挥,陈骞(陈矫的儿子)任副帅,围住寿春。
2、石苞、州泰率偏师负责游击,防备随后赶来的吴国援军。
3、严肃全军纪律,
将军李广临敌不进,司马昭将其斩首巡视全军
(
诸将逆击,不能御。将军李广临敌不进,泰山太守常时称疾不出,并斩之以徇
)
在司马昭的铁血威慑下,魏军迅速在寿春城外搞了两
层包围工事,将寿春城围若铁桶一般
(表里再重,堑垒甚峻)
寿春城内,文钦带来了三万人,虽说增强了城内的防御力量,但也存在不少弊端:
1、多了三万人,粮食消耗起来会更快。
2、文钦跟诸葛诞素来不和,指挥系统不一致,容易导致分裂,这点也的确是后来兵败的最大原因。
但此时的诸葛诞丝毫不慌,他对淮南气候十分熟悉,每逢夏秋季节,这里都会频繁降雨从而导致淮河暴涨,
司马昭围城的时候正好是夏秋之交(
初,寿春每岁雨潦,淮水溢,常淹城邑
),诸葛诞是诚心诱惑司马昭前来围城
(故文王之筑围也,诞笑之曰:是固不攻而自败)
他想重演关羽水淹七军的战例,一举击溃中央军。
显然王基并没有意识到,而
司马昭身边也缺乏淮南专家(没办法,专家不是造反死了,就是在造反的进行中)进行参谋。
但
也许是曹氏真的国祚将尽,
从8月一直僵持到10月,滴雨未下
(及大军之攻,亢旱逾年)
战局的关键就看吴国的后续援军能否打破封锁,给城内送来粮食了,否则二十万大军坐吃山空,必然奔溃,毕竟诸葛诞仅存了一年的粮食。
咱们留言区很多朋友一直嘲笑孙吴,但别说,孙权走后,吴国历代掌权的人物其实都很强势,权臣孙綝面对魏国的大叛乱,几乎出动了吴国的全部力量北上,续文钦后,又让朱异率领三万人前去增援(
朱异帅三万人屯安丰城,为文钦势)
朱异为什么会屯兵安丰呢?
吴军北上一般从合肥过来走的肥水,朱异出现在远离水道的安丰其实和吴国内部的动乱有关,之后在吴国篇会详写。
朱异刚平定夏口之乱,就千里行军赶往寿春。
他将突破方向选在了芍陂与淮河之间的缺口,负责外围阻击的石苞派出了州泰前去应战
(简锐卒为游军,备外寇)
魏军展现了强大的陆战优势,州泰轻松击退了朱异,吴军死伤二千多人(
魏兖州刺史州泰拒异於阳渊,异败退,为泰所追,死伤二千人)
得知朱异失利,亲领大军北上,已经进抵镬里的孙綝派出东兴之战吴国最大的功臣,老将丁奉前去支援。
朱异从南面绕过芍陂,与丁奉合军,然后沿淝水向寿春城进发(
綝於是大发卒出屯镬里,复遣异率将军丁奉、黎斐等五万人攻魏,留辎重於都陆。
)
朱异这次也是玩命了,以任度、张震为将,选拔六千敢死之士,于河上架设六道浮桥在夜里强渡(
异屯黎浆,遣将军任度、张震等募勇敢六千人,於屯西六里为浮桥夜渡,筑偃月垒
)
但是陆战的确不是吴军的强项,石苞、州泰联手再次大败朱异(
为魏监军石苞及州泰所破,军却退就高。
)
朱异又制造攻城武器车箱围逼五木城,再次失利(
异复作车箱围趣五木城
)
吴军被迫采取守势,依托高地用车辆围作营垒,石苞、州泰强攻一时不能得手(
苞、泰攻异
)
胡烈献计,由他率人去断吴军粮道,朱异的粮草基地设在了六安城西南五十里的都陆城。胡烈以奇兵五千从小路奇袭吴军屯放辎重所在地都陆,焚毁了朱异的军备粮草(
异败归,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诡道袭都陆,尽焚异资粮
)
朱异的后勤基地为什么不设在孙綝的大本营附近呢?这篇文章也许有答案:诸葛恪为何执意发动合肥大战?(他究竟犯了什么小错,导致整盘皆输?)
孙綝屡次让朱异强攻魏军防线,朱异是否对孙綝有所戒备?
朱异的军队饿的只能以草叶充饥(
异之余卒馁甚,食葛叶而遁)
,在丁奉的掩护下被迫收拾残军向镬里撤退。
战后,丁奉因力战有功,封左将军(
为先登,屯於黎浆,力战有功,拜左将军)
而与魏军屡次大战的朱异仍然被孙綝下令,再与魏军死战(
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)
一败再败的吴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!
朱异不从,孙綝大怒,要求朱异前往相见
,
跟随朱异的柴桑督,入选武庙的顶级名将陆抗试图劝阻他,朱异没听,坚持前往。孙綝见到朱异后,马上让力士将其从座位上抓起来。朱异道:“我吴国忠臣,有何罪乎?”孙綝还是下令处死了朱异
(綝斩之於镬里)
吴军内讧的同时,魏军也差点乱了阵脚。
得知吴军倾巢北上时,
司马昭一度十分心虚,令王基移兵到寿春城北的八公山上,据险自守(
基又被诏引诸军转据北山)
基谓诸将曰:今围垒转固,兵马向集,但当精脩守备以待越逸,而更移兵守险,使得放纵,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。
好不容易筑好了围城工事,移兵不就前功尽弃了嘛。
王基上疏:现在围城的工事已经很坚固,重新部署于险地打防御战反而会乱了军心(
今与贼家对敌,当不动如山。若迁移依险,人心摇荡,於势大损。诸军并据深沟高垒,众心皆定,不可倾动,此御兵之要也)
战役进行到这个地步,其实双方统帅和将领的表现都很一般。
司马昭沉不住气、王基不熟悉淮南地理,孙綝只想着消耗自己人的实力,诸葛诞固守策略不知变通。
含金量和丞相与司马懿的对抗差太多了!
诸葛亮执政时期蜀军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战胜魏军的幕后功臣是谁?
第五次北伐上部: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手(司马懿和诸葛亮比差在了哪?)
第五次北伐下部:诸葛亮大败司马懿后为什么主动撤军?(张郃之死揭示了一条重要的职场生存原则)
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: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?
第六次北伐下部:诸葛亮在五丈原是如何与司马懿斗智斗勇的?(曹魏最强君臣组合是谁)
朱异被杀,在军中引起极大的震动,权势熏天的诸葛恪也只是夺其兵权
(将军朱异有所是非,恪怒,立夺其兵)
,你现在直接干掉了一个大都督,而且还是吴郡四姓之一的朱家老大。
这仗还怎么打的下去!
孙綝担心后方有变,让弟弟孙恩留下,自己返回了建业
(而遣弟恩救,会诞败引还)
让孙吴心心念数十年的合肥也不要了!
如果诸葛恪此时还在,他又会采取什么战略?不得不说,司马氏的运气是真不错。
很多时候也想停下来休息休息,刷刷视频、追追剧,Kindle买的几十本书到现在还都没怎么看。
但是咱们这个系列的工作量太大了
1、存稿里面还有十几万字的人物传记没写。
2、东汉系列等待推翻重写、曹操起家部分也要更新,这部分加起来又是十几万字,
尤其看到大家的支持,又不忍懈怠,还是努努力写吧。
?当然为了加快进度炒股杠杆最高几倍,有时候难免文笔不顺、图示标识错误、也请大家多多谅解。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