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08-02 16:41 点击次数:147 |
摘要:一天最高能生成4000至7000篇,初步估算日收入万元以上……
一天最高能生成4000至7000篇,初步估算日收入万元以上……
近日,有媒体起底了一批专门利用AI软件制造谣言的MCN机构、个人自媒体。诸如“西安突发爆炸”“重庆巫溪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”等耸人听闻的消息,都出自AI软件之手。
“开局一张图,剩下全靠编”,以往,为了抓人眼球,造谣者还要费些心思编造拼接,刺激情绪,如今,敲敲键盘就可批量生产不实内容,且能将文字、声音、图像和视频等深度融合,可谓速度快、产量高,且“图文并茂”“视频生动”,蛊惑力极强,辨别难度陡增。比如,造谣者可以命令AI,对悬疑、惊悚、情绪对立等内容进行强化和夸大。很多煞有介事的“小作文”原本要自己编,现在都可交给AI搞定。
智能化、速成式,一键生成、坐收流量。在AI助力下,那些深谙炒作的不法分子已然打开了谣言传播的“潘多拉魔盒”——一个人就是一支谣言队伍,一切信息都可能变得亦真亦假、陷入“罗生门”式的迷局。从恶搞名人、自娱自乐,到捏造热点、“改写”历史,AI在一些人手中迅速“黑化”,沦为在网络中哗众取宠的引流工具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虚假信息竟能产出百万、千万量级的浏览量。网络造谣的门槛与成本之低,效率与收益之高,破坏与影响之大,让人细思极恐。
期货小知识:合约价值等于每手合约计量单位与计量单位价格的乘积
“后真相时代”,信息杂芜,泥沙俱下,若再任由AI造谣大行其道,更会进一步破坏信息生态、影响社会互信。面对这类新型谣言,相关治理必须及时跟上。奥尔波特在《谣言心理学》提出,想要限制谣言的传播,需要做到三件事:法律上严惩不贷、社会中进行阻隔、公民具备谣言意识。观照现实,这其实也点出了治理AI谣言的发力方向。
一则,法律要亮出利齿。有研究对80余件涉AI谣言案例进行统计,发现涉案所受处理中,占比最大的是行政处罚,包括罚款和行政拘留,约占一半;而刑事拘留和判刑的,不足两成;其余则是封禁账号、信息清理、批评教育等。同谣言造成的破坏相比,惩处造谣的力度显然还过低。
二则,平台责无旁贷。一些人热衷造谣,无非是想骗取点击,提高平台广告分成。换句话说,有利可图是最强劲的驱动力量。平台必须扛起责任,强化内容管理,优化分成机制,斩断灰色利益链。对那些一时无法核证的带有明显误导性的内容,或带有明显AI制作痕迹的内容,该减流减流,该撤下撤下。当违规行为无利可图、无粉可涨,“因利而聚”的走偏账号自然会“利尽而散”,一些谣言也自然会被阻隔。
三则,公众媒介素养要与时俱进。有道是“谣言止于智者”,网络信息芜杂混乱,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,多问一句是什么、为什么,不能轻易被毒流量收割。
“不能传播技术越先进股票配资图片,反而离真相越远。”试想如若“狼来了”的反转成为舆论场常态,你我都被谣言搞得身心俱疲,成了疑神疑鬼的惊弓之鸟,那还有“真相”可言吗?